1  版权声明
2 起步
2.1  关于版本控制
2.2  Git 简史
2.3  Git 基础
2.4  命令行
2.5  安装 Git
2.6  初次运行Git前的配置
2.7  获取帮助
2.8  总结
3 Git 基础
3.1  获取 Git 仓库
3.2  记录每次更新到仓库
3.3  查看提交历史
3.4  撤消操作
3.5  远程仓库的使用
3.6  打标签
3.7  Git 别名
3.8  总结
4 Git 分支
4.1  分支简介
4.2  分支的新建与合并
4.3  分支管理
4.4  分支开发工作流
4.5  远程分支
4.6  变基
4.7  总结
5 服务器上的 Git
5.1  协议
5.2  在服务器上搭建 Git
5.3  生成 SSH 公钥
5.4  配置服务器
5.5  Git 守护进程
5.6  Smart HTTP
5.7  GitWeb
5.8  GitLab
5.9  第三方托管的选择
5.10  总结
6 分布式 Git
6.1  分布式工作流程
6.2  向一个项目贡献
6.3  维护项目
6.4  总结
7 GitHub
7.1  账户的创建和配置
7.2  对项目做出贡献
7.3  维护项目
7.4  管理组织
7.5  脚本 GitHub
7.6  总结
8 Git工具
8.1  选择修订版本
8.2  交互式暂存
8.3  储藏与清理
8.4  签署工作
8.5  搜索
8.6  重写历史
8.7  重置揭密
8.8  高级合并
8.9  Rerere
8.10  使用 Git 调试
8.11  子模块
8.12  打包
8.13  替换
8.14  凭证存储
8.15  总结
9 自定义Git
9.1  配置 Git
9.2  Git 属性
9.3  Git 钩子
9.4  使用强制策略的一个例子
10 Git与其他系统
10.1  作为客户端的 Git
10.2  迁移到 Git
10.3  总结
11 Git内部原理
11.1  底层命令和高层命令
11.2  Git 对象
11.3  Git 引用
11.4  包文件
11.5  引用规格
11.6  传输协议
11.7  维护与数据恢复
11.8  环境变量
11.9  总结

Git 简史

2017-11-02 14:41:23
git
1620
最后编辑:GavinHsueh 于 2017-11-02 14:58:50
同生活中的许多伟大事物一样,Git 诞生于一个极富纷争大举创新的年代。

Linux 内核开源项目有着为数众广的参与者。 绝大多数的 Linux 内核维护工作都花在了提交补丁和保存归档的繁琐事务上(1991-2002年间)。 到 2002 年,整个项目组开始启用一个专有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 BitKeeper 来管理和维护代码。

到了 2005 年,开发 BitKeeper 的商业公司同 Linux 内核开源社区的合作关系结束,他们收回了 Linux 内核社区免费使用 BitKeeper 的权力。 这就迫使 Linux 开源社区(特别是 Linux 的缔造者 Linus Torvalds)基于使用 BitKeeper 时的经验教训,开发出自己的版本系统。 他们对新的系统制订了若干目标:

  • 速度
  • 简单的设计
  • 对非线性开发模式的强力支持(允许成千上万个并行开发的分支)
  • 完全分布式
  • 有能力高效管理类似 Linux 内核一样的超大规模项目(速度和数据量)

自诞生于 2005 年以来,Git 日臻成熟完善,在高度易用的同时,仍然保留着初期设定的目标。 它的速度飞快,极其适合管理大项目,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非线性分支管理系统(参见 Git 分支)。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