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版权声明
- 2 起步
- 3 Git 基础
- 4 Git 分支
- 5 服务器上的 Git
- 5.1 协议
- 5.2 在服务器上搭建 Git
- 5.3 生成 SSH 公钥
- 5.4 配置服务器
- 5.5 Git 守护进程
- 5.6 Smart HTTP
- 5.7 GitWeb
- 5.8 GitLab
- 5.9 第三方托管的选择
- 5.10 总结
- 6 分布式 Git
- 7 GitHub
- 8 Git工具
- 8.1 选择修订版本
- 8.2 交互式暂存
- 8.3 储藏与清理
- 8.4 签署工作
- 8.5 搜索
- 8.6 重写历史
- 8.7 重置揭密
- 8.8 高级合并
- 8.9 Rerere
- 8.10 使用 Git 调试
- 8.11 子模块
- 8.12 打包
- 8.13 替换
- 8.14 凭证存储
- 8.15 总结
- 9 自定义Git
- 9.1 配置 Git
- 9.2 Git 属性
- 9.3 Git 钩子
- 9.4 使用强制策略的一个例子
- 10 Git与其他系统
- 10.1 作为客户端的 Git
- 10.2 迁移到 Git
- 10.3 总结
- 11 Git内部原理
Git 简史
- 2017-11-02 14:41:23
- git
- 1619
- 最后编辑:GavinHsueh 于 2017-11-02 14:58:50
Linux 内核开源项目有着为数众广的参与者。 绝大多数的 Linux 内核维护工作都花在了提交补丁和保存归档的繁琐事务上(1991-2002年间)。 到 2002 年,整个项目组开始启用一个专有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 BitKeeper 来管理和维护代码。
到了 2005 年,开发 BitKeeper 的商业公司同 Linux 内核开源社区的合作关系结束,他们收回了 Linux 内核社区免费使用 BitKeeper 的权力。 这就迫使 Linux 开源社区(特别是 Linux 的缔造者 Linus Torvalds)基于使用 BitKeeper 时的经验教训,开发出自己的版本系统。 他们对新的系统制订了若干目标:
- 速度
- 简单的设计
- 对非线性开发模式的强力支持(允许成千上万个并行开发的分支)
- 完全分布式
- 有能力高效管理类似 Linux 内核一样的超大规模项目(速度和数据量)
自诞生于 2005 年以来,Git 日臻成熟完善,在高度易用的同时,仍然保留着初期设定的目标。 它的速度飞快,极其适合管理大项目,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非线性分支管理系统(参见 Git 分支)。
发表评论